欢迎光临福州信息港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技

广州美术学院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慧平:从“利”字解读孙过庭的魏晋书风

每一位青史留名的书法家,都是某一方面的集大成者,而通才型的书家也不胜枚举。但是如何能够从书法家的作品中窥探他的内心世界,却是一个永恒的难题。但就如唐代张怀瓘《文字论》言:“文则数言乃成其意,书则一字已见其心。”一个字足见作者心境与个性。

收藏周刊连续多期以“一个字读懂一位书法家”为思路,邀约名家,对书法经典进行深度剖析。本期邀请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院长、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、博士生导师吴慧平用一个“利”字品读唐代孙过庭继承的魏晋书风。

孙过庭比王羲之书写速度快 少了一点雍容之气

收藏周刊:唐代孙过庭在书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,假设我们用一个字来形容他,您会想到哪个字?

吴慧平:孙过庭,正史如新旧唐书皆无传,其他资料又非常有限。但就凭他给我们留下来的皇皇巨制《书谱》,三千七百余字,书法艺术和书法学理的合璧之作来看,他在书法史上的功劳不可或缺。《书谱》直接继承了魏晋“二王”为主的主流书风,深得“二王”草书精髓。就其阐释的书法理论而言,《书谱》涉及了书法理论的方方面面,如书法本质、书法临摹、书法创作、学书过程、学书心理、书法风格、书法技法、书法欣赏等方面均讲得非常深刻,代表了当时书法理论的最高水准,标志着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。如果从孙过庭的性格和他的书法风格来说,我头脑里一下子就会蹦出“利”这个字来形容他。

收藏周刊:为什么选“利”字?

吴慧平:首先,孙过庭的性格是有些急躁的,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气概。唐代贞观年间,唐太宗广收王羲之书法真迹,而孙氏自认为得王羲之门庭,“余志学之年,留心翰墨,味钟张之馀烈,挹羲献之前规,极虑专精,时逾二纪,有乖入目之术,无间临池之志。”这是他取法二王的例证,至于他的水平如何,他是这样说的:“尝有好事,就吾求习。吾乃粗举纲要,随而授之,无不心悟手从,言忘意得;纵未穷于众术,断可极于所诣矣。”这是他对自己书法的自信。他后面有说:“吾尝尽思作书,谓为甚合,时称识者,辄以引示。其中巧丽,曾不留目;或有误失,翻被嗟赏。既昧所见,尤喻所闻。或以年职自高,轻致陵诮。”这是他的自信心被摧毁的时候,他怎么反击的呢?“余乃假之以缃缥,题之以古目,则贤者改观,愚夫继声,竞赏毫末之奇,罕议峰端之失。”又形容这些人“犹惠侯之好伪,似叶公之惧真。”反击得多么利落无情!不正好反映了孙过庭的愤世嫉俗、儁拔刚断之性格吗?再从他的书法风格而言,唐代张怀瓘《书断》说:“过庭博雅有文章,草书宪章二王,工于用笔,儁拔刚断,尚异好奇,凌越险阻……与王知敬友善,王则过于迟缓,孙亦伤于急速。使夫二子宽猛相济,是为合矣。”米芾评价孙过庭的草书“唐草得二王法,无出其右。”可谓评价高矣。

尽管我们说孙过庭的草书来自于王羲之的《十七帖》,但仔细一比较,还是会带有孙过庭自己的特点,正所谓“书如其人”也。孙过庭明显要比王羲之书写的速度快,少了一点雍容之气。

孙过庭性格“尚异好奇”“伤于急速”

收藏周刊:我们从他笔下的“利”,可以看出他书法怎样的特点?

吴慧平:孙过庭《书谱》中的“利”出现在后半部分,“有龙泉之利,然后议于断割。”说的是我们从事书法批评与鉴赏,必须以高超的艺术实践与深厚的艺术素养为前提。《说文解字》上说,“利,铦也。从刀。和然后利,从和省。”许慎的这个解释和孙过庭书法风格的描叙有些差异。许慎引用《易经·乾文言》中话语:“利者,义之和也。”表达的是利是义理的统一。和“元者,善之长也;亨者,嘉之会也;贞者,事之干也。”统称为君子四德。而今天我们要讲的“利”,我觉得应该是“锋利”之意,从刀,从禾。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,“龙泉之利”正是这个意思。

收藏周刊:从“利”字,能否品读出孙过庭的人生态度?

吴慧平:上面我们也讲了,孙过庭性格“儁拔刚断”“尚异好奇”“伤于急速”等词语都很好地反映出“利”所含有的意思。当然这也是魏晋时期书法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。就是“劲”“利”,也就是说写得快速而有力。不信,我们可以从后人评价魏晋时期的书法来证明。如《别传》形容王献之书法“其峭峻不可量也”,《墨林快事》形容王献之书法“笔画劲利”,陶弘景评价许翙的书法“许翙书乃是学杨义,而字体劲利。”《书断》评价陶弘景“其真书劲利”,《述书赋》评价王述书法“高利迅薄”,评价庾准“荒芜快利”,梁武帝评王彬之书法“放纵快利”,评萧子云“笔力劲骏”等等。因此从这一方面而言,孙氏还是很好地继承了魏晋书法传统。当然我们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孙过庭书法自视甚高,因此有时做事显得不够成熟老练,有些愤世嫉俗之味道,这也许是他在当时就被封杀的主要原因之一吧。

“达其情性,形其哀乐”是孙过庭对书法艺术的理解

收藏周刊:大概知道孙过庭《书谱》影响不小,如果从书法史的角度,它到底在哪些方面起到了作用?

吴慧平:我感觉当时孙过庭的《书谱》一出,隐射了当时书坛一些丑恶现象,以至于被打压得默默无闻。当然从书法史的角度,初唐书论,最为重大的是孙过庭的《书谱》,三千七百余字,内容涉及中国书学的各个重要方面,揭示出书法艺术本质及众多重要规律。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论著作。“达其情性,形其哀乐”是孙过庭对书法艺术本质的独特理解,情感的注入是书法艺术最为重要的特征。能否在书法作品中注入作者的情感成为评价书家、书作的最为重要的标准。他列举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:“写《乐毅》则情多怫郁,书《画赞》则意涉瑰奇。《黄庭经》则怡则虚无,《太师箴》又纵横争折。暨乎《兰亭》兴集,思逸神超;私门诫誓,情拘志惨。”正是不同内容而导致的情感各异,才会出现情趣卓绝的艺术作品。

收藏周刊:跟孙过庭同时代的草书大家有张旭、怀素,您认为他们之间的草书各有何特点?

吴慧平:首先是草书的类别上的差异。初唐孙过庭的草书,宪章二王,是典型的今草。而张旭、怀素处于盛唐时期,有“张颠醉素”之称,是典型的狂草,或者说是大草。他们之间的比较正好是唐代书风由初唐的规范“二王”,偏向劲健的“二王”书风,并转向到雄浑壮阔的盛唐之音。体现了唐代书法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。如果专从张旭和怀素进行比较的话,一个偏肥,一个偏瘦。我个人更喜欢张旭的风格。在书法创作中,要写瘦很容易,把笔提起来写,速度加快,基本上大家都可以做到。但是要把笔按下去,笔画写得肥厚而不臃肿,可是难事。就像我们湖南的红烧肉一样,肥而不腻是一种境界。

简介

吴慧平

湖南常德人,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。现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院长,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,博士生导师。教育部艺术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,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。

代表作有《书法文化地理研究》《笔象·笔意·笔境——书法鉴赏的艺术》《我眼中的书法学》等专著。

■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

孙过庭书法唐代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

“掌”握科技鲜闻 (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)

相关新闻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福州信息港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阿里云服务器
Copyright 2003-2024 by 福州信息港 fj.shenzzx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关注我们: